2022-07-11
滔河乡是淅川县联通湖北十堰及长江经济带的西大门,也是十二个环库乡镇中湿地面积大乡,和“九大淅川”战略之生态淅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域主要以浅山丘陵为多,水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保护水质政治担当,绿色发展生态崛起”工作思路,开发资源、盘活要素,初步形成高山药、丘陵果、平地粮、沿河鱼、庭院菌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迷迭香基地,全县第二大杏李基地,全县标准最高的冷水鱼基地,全县集中度最强的食用菌基地,尤其是今年县三面红旗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组织全乡上下学习县委关于产业发展红旗及农业工作专班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全面分析了滔河产业发展状况,充分酝酿发动,充分筑势蓄力,充分加压推进,产业发展再次加速精进。
一是一题一解、兜底解,瞄准老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发箭。针对滔河乡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和质量效益不高问题,乡党委决定把管理提效作为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扶上马送到位,坚持问题导向,一题一解兜底解,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延链接市场提效益。今年,乡主要领导和产业专班,把产业摆到桌面上,把问题和解决方案装进头脑里,在乡里议,到地头群众中解,先后在杏李、迷迭香基地、香菇产业园、冷水鱼养殖场召开现场办公会12次,共解决了杏李基地打药、抗旱、疏果,迷迭香基地清除杂草、缺苗补株、冷水鱼供水管网、水质保护、鱼饲料更新等具体问题28个。围绕杏李销售,我们专门聘请内乡从事杏李产业经营的专业乡土人才张金刚长期驻乡指导,邀请北京新发现郑州万郑市场老板到实地考察洽谈。目前,我乡早期六月紫、403品种品种全部销售一空,效益较去年有较大提升。2000亩迷迭香老基地通过施肥、浇水、打药、除草和推行网格化管理,产量提升500斤,1000亩新基地成活率在95%以上。
二是研推项目,培育主体,瞄准全域全方位产业开发发箭。产业发展的主体在农民,战场在乡村,如何让农民和产业主体踊跃参与获得收益,是摆在面前重大艰巨任务。滔河乡首先是召开干部和村产业户共同参加的形势报告,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培训、经济交流会议,炒热氛围,把干部思想统一到产业发展和产业红旗的争创上,把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传到群众耳中心中,把符合我乡产业和成功在我乡发展项目推介到群众面前。其次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产业办的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乡产业项目库,要求各村都明确一名干部为产业专员,建立全村产业发展微信群,推介项目,交流信息。乡政府主动联系商业银行到乡开展信贷服务。目前,全乡筛选出50个项目作为全乡重点培育项目,有96户群众正积极筹备产业开发,一股产业的热潮正在形成。今年4月份引进郑州新农业开发公司到乡开发湿地资源,发展肥肥草产业,新种植面积2000亩,目前长势喜人,效益在望。
三是重抓劳务,激活人力,瞄准家庭收入的靶心发箭。务工收入是当前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在排查和座谈中发现当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存在组织度不高和不能适人适岗、缺乏稳定保障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市场条件的招工鱼龙混珠,个人需求不能充分了解对接。对此,我们依托乡劳务站及其劳务协管员系统,在出口上引进实力强、经营好的劳务公司长期入驻乡镇,建立开放、及时、开阔的务工平台,做实做强机构。同时,乡域内整合扶贫、移民、劳保、农业等部门,按照适人适岗、人人培训、人人持证要求,采取集中培训、入村培训、现场培训等形式,多渠道提升务工人员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乡村两级干部作用,采取包户包人办法,落实培训和组织务工,有组织、有人管、有渠道、有信息、有落实、有服务、有效果的格局正在形成。今年,全乡培训1200人次,组织输出务工5000人,全乡实现务工收入2亿元,户均务工收入8000元。
产业发展是永恒课题。在星旗同创的强力推动下,滔河乡将咬定青山不放松,瞄准产业不转移,紧抓农民为本不松手,加压鼓劲,扬鞭奋蹄,在产业发展路上不断做出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