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政务公开
    • 村务公开
    • 财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便民服务
    • 惠民扶贫
    •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村务公开

小寺村村情概况

2021-07-15

荆紫关镇小寺沟村村情概况

 

一、 村基本概况

小寺沟村位于镇政府以东5公里的丘陵山区,全村9.5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9个生产组,347户,1501人。总耕地面积1157.61亩,人均耕地不足8分地,全民种植以传统的玉米、小麦和油料作物为主,林地面积约5500余亩。两委班子成员5人,中共党员32名,交通条件极不发达。

二、 贫困情况

小寺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44人(其中:十三五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1户4人),分布在四条沟九个自然组中。五保贫困户12户13人(其中;孤儿1人),低保贫困户27户91人(含稳脱1户4人),(其中:政府兜底的贫困户9户20人,低保贫困户18户71人),一般贫困户14户43人,贫困户占村总户的14.9%,贫困人口占村总人口的9.78%,贫困原因多是孤、寡、残疾、因病,或因交通条件落后和危房户较多而致贫。止2019年底,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0人,贫困发生率0.66%,2020年12月已全部脱贫。

三、两业发展情况

根据我村的实际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征求贫困户的发展意向,结合本户人员结构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实际,现将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1.(1)产业发展:做好核桃基地和樱桃基地现有苗木的田间管理,2020年新发展林果大樱桃、杏梨500余亩中药材黄姜、白芨等种植300余亩,我村外聘技术人员做好管理培训,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抗旱防汛工作。                                           

(2)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所有贫困户及非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做好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工作,使产业收入能够长期稳定持续。                 

(3)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及时发放产业奖补资金。                                        

(4)发展短期养殖加快增收项目。我村脱贫户发展养牛羊猪蜂38户,养猪71头,养羊107只,牛33头,养蜂42箱,种植全覆盖,人均增收约5000元左右,采取以短养长,切实适应本户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早日脱贫。

2.(1)就业方面;2021年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就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我村党支部村委人员积极介绍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能早日走出去的到外地就业务工,走不开的到附近企业或扶贫车间就近务工或安排公益性岗位,实现有劳动能力的都能就业,2021年脱贫户转移就业务工56人,推动贫困户积极、主动去务工就业,最大化创富增收,增加家庭收入。

(2)引导有能力外出务工人员56人,预计增效84万。

(3)公益性岗位;对我村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或弱劳动力,申请了公益性岗位20名。其中:护林员7人、护水员2人、护路员2人、保洁员7人、文化协管员1人、水管员1人,采取三级联管,季度考核,定岗、定位、定责,各司其职,都能积极主动的干好本职工作。

(4)技能培训:扶贫先扶志,2017年帮扶单位淅川县人社局外聘专家在我村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针对林果药材种植、农村小规模养殖技术培训。脱贫责任组利用帮扶日对贫困户进行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引导培训,镇政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对口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都能积极发展产业,主动务工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四、搞好基础建设扶贫

1.小寺村地处丘陵山区,四条沟三道梁,交通条件极不发达。我村从塔沟到村部再到田沟,必须绕行5公里才能达到,并且路面较窄。特别是西沟、坡下几个组樱桃成熟时,拉货车辆较多,时常堵塞,导致产品不能及时出售或滞销坏掉。2017年,我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从塔沟绕坡下再到田沟的路基进行了处理,2018年又利用土地治理项目将路面进行了硬化。要想富,先修路。此路修通,解决了各组道路互不相通的困难,更使我村经济发展奠基石。在2019年我村实施新建光场一个1000平方米及配套健身设施,是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有活动场所。

 

2.在产业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林果业套种中药材全覆盖为整体思路,兼合小规模养殖。在上级的指导下,对我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贫困户都能掌握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在就业方面,我们引导健康的劳动力到外地企业务工就业,走不开的到本镇扶贫车间就业或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贫困户产业有叠加、就业有保障。

3.在带贫主体建设方面,我村以支部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我村所有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全部纳入进来,使全体村民及贫困户产业增收可持续稳定。使我村贫困户早日脱贫,使全村群众早日奔上幸福的小康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