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
村务公开
财务公开
政民互动
便民服务
惠民扶贫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村务公开
叶沟村年度计划
2020-11-20
叶沟村2020年工作计划 市委党校按照淅川县的安排,于2018年3月到老城镇叶沟村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几年来,我校帮扶工作在市、县、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调研,理清工作思路 叶沟村位于淅川县老城镇东2公里处,辖12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39亩,林地面积4756亩。全村共有528户,2010人,有党员39人,4个党小组,两委班子健全。 截止2019年10月,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06人,其中低保户19户67人;分散供养贫困户13户17人;残疾人15户50人;危房改造16户36人;易地搬迁 14户 57人。目前全村已脱贫25户89人,其中2017年脱贫21户85人,2018年脱贫1户1 人,2019年脱贫3户4 人。目前剩余未脱贫贫困户12户17人,其中特困供养贫困户11户14人,低保贫困户1户3人。 两年来,校委非常重视叶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专门按排4名校领导、5名正科以上、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帮扶责任人。进村伊始,校委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然后根据村情户情进行精准扶贫。通过调研,理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一是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该村地处山区,12个自然村居住分散,地理位置偏僻、信息相对闭塞,以至于形成农民观念陈旧,信心不足,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现状,缺乏谋大事、干大事的魄力和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够强。二是缺乏志气,依赖思想严重。由于常年享受政府救灾救济和扶贫支持,个别贫困户一心想着上级的扶持,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重。三是老弱病残多,再生动力不强。该村贫困户37户106人中,因病致贫28户81人,户数占比75.7%;因残致贫4户10人,户数占比10.8%;缺资金致贫2户5人,户数占比5.4%;因学致贫1户3人,户数占比2.7%;缺技术致贫2户7人,户数占比5.4%。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精准扶持,很难摆脱贫穷的困境。 二、结合政策,开展精准扶贫 几年来,校委严格执行上级政策,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截止2019年底,先后实施了到户增收、养殖业、种植业补贴等措施37户58.2万元,光伏收益奖补扶贫37户22.2万元。公益性岗位35人,人均月工资300元等项目,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 1户 3万元、技能培训3期17人、危房改造16户36人(其中C级10户18人,D级6 户18人)、易地搬迁14户57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9人等系列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帮扶中协同村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解决因病致贫:一是镇卫生院每年对贫困户群众免费体检两次,在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费,实行卫生院医生对贫困户的一对一签约服务;二是淅川县县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所有贫困户每人缴纳30元意外伤害保险,城乡医保交费每人补贴 元,贫困户遇到大病,可以享受6次报销,住院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全村贫困户累计有21户24人次在各类医疗机构治疗,总费用14.7万元,其中自费1.17万元,补偿13.53万元,整体报销比例92%,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三是为贫困户中 名慢性病患者进行了鉴定并办理慢性病门诊卡,3名不符合的慢性病患者发放了告知书。四是对大病患者,校委专门下发《中共南阳市委党校关于对帮扶贫困村群众实行大病求助的意见》(宛校〔2018〕33号),具体标准是:在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享受国家大病保险和补充保险的基础上,同一病种年度住院医药费用(含住院费、检查费等,下同),在1万至3万元之间的,救助1千元; 3万至5万元之间的,救助2千元;5万元以上的,救助3千元。对一般贫困户,医药费用在3万至5万元之间的,救助1千元;5万元以上的,救助2千元。并且要求帮扶责任人亲自上门慰问探视,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积极协调政府办理低保手续。2019年我校救助叶沟村1户大病患者2000元。 2、解决因缺资金致贫:一是几年来共为37户贫困户办理到户增收发展行李等林果产业2000余亩,养蜂、龙虾等产业20户,发放到户增收补贴资金58.2万元;二是发放小额贴息贷款 1笔3万元,用于贫困户中药材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项目。 三是为全部37户贫因户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四是通过危房改造,为16户36人补贴资金24.9万元;五是通过企业带贫,为15户63人补贴资金 3.9万元;六是通过光伏发电为37户补贴资金22.2万元(户均3000元)。 3、解决因缺技术致贫:一是举办了3期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种植、养殖、加工、缝纫等,17人参加15天集中培训;二是2018年秋季短期“雨露计划”技能培训 2人次,2019年“雨露计划”春季技能培训2人次;三是村两委组织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帮带活动,组织贫困户外出观摩学习软籽石榴种植、杏李种植等,受益贫困户37户。 4、解决因残致贫:一是帮负责人积极联系县残联为有残疾的贫困户通过鉴定办理残疾证;二是对符合残疾补贴发放条件的按时发放残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三是将家庭特别贫困的再纳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2018年残疾人贫困户纳入低保5人;四是组织4名轻度残疾人参加了劳动技能培训。 5、解决因学致贫:一是2019年共为22名学生办理各项教育补贴115380元;二是党校专门下发《中共南阳市委党校2019年资助扶贫帮扶村大学新生活动方案》(宛校〔2019〕24号),对于被“双一流”高校、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录取的新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大学新生每名分别给予3500元、3300元、3000元一次性资助,其他新生每名分别给予1500元、1300元、1000元一次性资助。2019年我校共资助叶沟村10名大学新生13000元。三是发放2018年秋季“雨露计划”教育补贴2人,每人1500元,2019年“雨露计划”春季教育补贴2人,每人1500元。 6、解决其他原因致贫:一是为缺少劳动力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办理企业托管带贫15户,可增加收入3.9万元,办理光伏发电扶贫37户,收入22.2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35人,人均月工资300元;二是为因灾致贫的孤儿2户2人办理了特困供养生活保障。 三、注重实际,精准帮扶接地气 几年来,校委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找准工作方向,抓住工作重点,力争做到帮扶工作踏实、精准、接地气。 1、注重帮建村级基础设施,提升村级整体脱贫水平。由于该村是非贫困村,缺乏上级资金和项目的支持,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村与村之间道路已经老化,村部办公室还是80年代的老旧平房,一到雨雪天到处渗水。校委经过研究,充分认为改变村级的整体面貌、强化村级基础设施是全村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原常务副校长全新明多次到淅川县联系有关领导和部门为该村要项目、要资金,副书记杨振保亲自到市委组织部和淅川县委组织部协调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项目资金。两年来,通过校领导的努力,为叶沟村争取移民、文化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在单位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该村投入6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了文化室和文化广场,争取上级体育器材15套,村级办公室重建工作正在实施之中。 2、注重走访座谈,和贫困户建立弟兄感情。进村入户,熟悉贫困户家庭情况,和贫困户建立弟兄感情是摸清底子、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为此,校党委要求帮扶工作人员每月7、17、27日三天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了解贫困户的想法、看法和需求,关心贫困户的疾苦,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镇村相关领导,以便对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问题隐患。两年来,校党委不但从政策上为贫困户争取利益,还专门下发文件,单位拿出资金对大病患者给予救助;对考上本科以上的大学新生给予资助;每年春节组织帮扶人亲自到贫困户家中开展送米、面、被子和300元资金的慰问活动。2019年3月校委联系市仲景医院20余位专家到叶沟村开展送医下乡扶贫活动,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该活动被《南阳日报》进行了报导。在帮扶活动中,各位帮扶责任人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常务副校长孙宛永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每月扶贫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家访,当得知贫困户全海亭因为房屋宅基地存在纠纷时,亲自入户了解情况,并协同村委给与妥善解决。该村种植杏李2000多亩,2020年大面积挂果,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成熟的杏李卖不出去,孙校长在入户走访中了解这个情况后,积极与市万德隆集团联系,以消费扶贫的方式,把销售平台直接推向田间地头,通过市场化运作,上万斤的杏李被销售一空,为贫困群众解决销售难题,受到了镇村的高度评价。此事在《南阳日报》(《河南淅川:“带货”更带“带路”驻村更驻心》)上进行了宣传;副校长高元志所帮扶的贫困户李改焕,她的儿子媳妇和女儿女婿全部去世,辛辛苦苦把孙子和外孙拉扯大,70多了还在支撑着这个家,高校长对其遭遇非常同情,多次到其家中帮扶慰问,解决其实际困难;副校长叶有利得知帮扶户叶会民身患肾病时,亲自联系医院,住院期间叶校长自带礼品和900元钱去看望慰问,年终又把学校2000元救助金亲自送到叶会民家中;其他帮扶责任人赵哲训、赵益民、陈振典、海军、孙飞等同志都是把帮扶工作当做自己的家事去处理,每当遇到实际问题,他们都是亲力亲为,使贫困户深受感动。 3、注重“智志双扶”,确保贫困户脱贫后找到致富门路。在帮扶工作中,校党委非常重视贫困户的扶贫扶志工作,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力争使贫困户脱贫后能树立志气,学到一门致富技术。为此,结合单位实际,一是邀请本单位专家教授到村里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几年来我们共邀请包晓、贾志军、刘文博等教授亲自到村授课;二是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到田间地头亲自给群众讲授食用菌种植、果树剪养等实用技术;三是加大对脱贫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贫困户寇军红身患残疾,其妻子是聋哑病人,三个儿女都在上学,是典型的贫困户,两年来,通过对其金融扶持和技术的帮扶,寇军红养蜂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已发展到100余箱,年收入达6万多元,在帮扶中感到寇军红身残志坚,不但自己脱贫,还引导10多户贫困户学习养蜂技术,发展养蜂产业,校党委深度挖掘,邀请市县宣传部门进行广泛宣传,寇军红也成为市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楷模,其事迹也在中央二台经济频道上进行了宣传,市电视台和淅川电视台也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推广。 四、继续努力,打赢最后攻坚战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鼓足干劲,不松劲,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完成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1.继续加大入户走访力度。坚持每月7、17、27三天进村入户走访,解决贫困户各种实际问题,同时还要走访非贫困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了解部分非贫困户因故返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2.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叶沟村非贫困村实际情况,帮扶责任人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尽快脱贫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帮扶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3.继续强化“志智”双扶,提升致富能力。结合党校实际,有计划开展科技进村活动,根据贫困户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党校授课、农技专家进村传授养殖、种植等技术活动,让贫困户切实掌握相关技能,防止脱贫后再次返贫,使一技之能成为增收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