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穆山村年度工作计划
穆山村位于淅川县西南部,丹江口水库北岸,系老城镇镇区所在地。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96户,1303人,林地750亩,耕地面积650亩。现有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46人(含未脱贫5户8人),已经稳定脱贫26户97人,现贫困发生率0.61%。
2020年以来,穆山村“两委”紧抓“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重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大力发展产业,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穆山村贫穷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变,多次受到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好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党建,建强基层组织
党组织是农村脱贫攻坚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力量,要想搞好各项工作,必须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性冠装病毒”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村两委在大年三十就开始开展疫情防控,投身到抗“疫”一线,向疫情宣战,做群众身体健康的守护神,以实际行动守护初心,担当使命,强化党组织凝聚力。首先是全面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天天,通过村里的大喇叭、移动喇叭、敲锣宣传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危害性,提高群众认识做到不走亲、不访友、不扎堆、不聚会,监督群众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其次对全村群众进行硬管控、硬隔离;在出村口、入街口设置疫情防控卡点5个,24小时有党员干部带队值班,对必须要进出的人员进行登记测体温。其三是组织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设立党员先锋岗,对过往及返乡人员严密排查、消毒、隔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第四是联系镇卫生医院红外线体温计,隔离服、口罩,消毒液,双黄连等必备物资,做好特殊群众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在疫情期间全体党员干部向灾区捐款2300元,有22名入党积极分子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5名有志青年和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卡点值班、入户宣传、发放药品、统计各组群众生活必备品上报党支部集中采购等工作。同时,穆山村党支部对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特别突出的退役军人全宜同志推荐火线加入党组织;穆山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奋勇向前、牺牲自我,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和老城镇党委的肯定。
在日常工作中,穆山村党支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四议两公开”、“四联两聚”、“两弘扬一争做”等引入实际工作,组织在家党员每月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按时缴纳党费,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通过电话和穆山村党员微信群,介绍村支部开展活动情况,提高党员干部的参与率和满意度。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穆山村党支部工作效率,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党建氛围。把党建工作引入各面工作中,使工作不断提高。
二、抓两业攻坚,推动精准扶贫
在脱贫攻坚工程中,落实行业帮扶政策,两不愁、四保障达标和“双基建设”外,“两业攻坚”是脱贫的重中之重,要想脱贫成效高,必须落实产业和就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通过科学规划,穆山村脱贫确立了以林下下套种花生、中药材等为主的短线产业;以杏李、砂糖橘为主的中线产业;以乡村旅游为主的长线产业,构架“短、中、长”相结合的特色新模式,实现贫困户短期有增收、中期有盼头、长期有希望的“三有”扶贫模式。目前,短线产业依然强劲,中线产业已初步取得效益,长线产业正在启动。
(一)短线产业
(1)号召群众林下套种。实施林下套种花生、中药材、传统蔬菜、等作物300余亩,养殖牛16头,羊47只,年经济效益预计46万元左右,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2)运用大户示范带动,种植大棚花卉—切花玫瑰2700平方米,预计增加经济效益13万元左右。可带动贫困户就业15人,年收入均为2万元左右。
(3)在村集体收入方面:已经流转农户128亩土地,在全镇打造首个高效农业示范方,目前已栽种线椒100亩,朝天椒28亩,目前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5%,预计可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左右,带动就业50人。
(二)中线产业:
(1)成立了老城镇穆山村杏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杏李360亩,基本实现杏李产业全村农户全覆盖,并实施“六统一”的管理办法,即统一抹芽、统一拉枝、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销售的模式,今年已经挂果,明年将进入胜果期后,全村年收益100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
(2)新发展砂糖桔种植产业150亩,明年可以挂果,预计年产效益40万元,可带动贫困户就业22人,年收入均为1.5万元左右。
(三)长线旅游产业:
(1)由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先到西峡县东坪村、仓房侯家坡村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理出了深挖老县城文化,依托穆山村广袤的丹江水域、老城集镇和环库公路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
(2)积极与县文化与旅游部门对接,把穆山村乡村旅游项目写入淅川县旅游项目库,列入《淅川环丹江湖公路旅游规划》。
(3)结合正在建设的穆山村避险解困项目,美化房屋立面,增设旅游公共设施。配套路灯,美化、绿化、亮化村落,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将来的乡村旅游打下建设基础。
就业发展方面:就业增收是民生之本,是变“输血”为“造血”的脱贫必由之路。在疫情之后,老城镇党委引导贫困群众加大就业扶贫力度,为保障贫困群众就业,积极协调卫健部门对拟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劳动保障部门与外地用工企业联络,交通部门负责安全运输的方式,对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点对点输送到务工企业。目前穆山村贫困户外出务工有53户91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其中省外务工31人,省内务工17人,县城务工24人,乡镇村内企业务工19人;同时安排公益岗六大员43人。通过协调,安排43户贫困户从事六大员公益岗位(其中护林员7人、护水员24人、护路员1人,保洁员8人、文管员1人、水管员1人);公益岗位年人均平均工资3600元左右。光伏公益岗27人。年人均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有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全覆盖。贫困户户年均收入均超过6500元以上。使广大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确保贫困群众生活有奔头、能致富、不返贫。
三、不忘初心,做好人民的勤务兵
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落实好单位联村帮扶,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础保障。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执行上级政策性项目落实,用项目助推脱贫。一是积极组织专家组队穆山村已经建好的林果保鲜库进行评估使用,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对所有公益性岗位统一编组定岗定责,确保责任区域各类环境卫生达标。三是抓好避险解困项目。积极争取避险解困项目资金,修筑入户道路,督促全村61户避险解困建房项目进度,使其在6月底均达到入住条件。四是到户增收项目。申报杏李、中药材、花生达到种植和牛、羊和家禽类及水产养殖产业奖补项目,贫困户产业达到全覆盖。五是对综合保障方面,积极与残联和民政部门对接,新鉴定残疾人2户2人;新申请低保和评定30户30人。
2、真抓实干,积极协调落实好单位联村帮扶。一是利用帮扶单位县医院医疗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县医院专家医疗队,到穆山村免费为村民们进行义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活动,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家庭诊断、评估危险因素、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二是在杏李产业上,加强与淅川县林业局专家的联系,对穆山村对杏李的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修剪拉枝的要点等进行实地指导制定植保方案。三是计划继续寻求社会扶贫力量,继续对穆山村的教育助学支持。四是由县文联组织邀请县书法家协会在穆山村开展扶贫书法展出,提升穆山村知名度。五是联系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在穆山村对移民贫困户进行林果种植、林下套种和蜜蜂养殖进行全员培训。
3、危旧房拆除22座,复垦土地23亩。
四、依法依规办事,提升治理水平
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提高群众满意度;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组织开展文明评比活动,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助推乡村振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在合作社建设、村集体发展和低保评选等方面,村“两委”严格按照程序,充分发扬民主,把权力交给支部、村委、群众代表,公平公正办事儿。特别是在低保评选方面,群众的关注程度高,稍有偏差,就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让申请对象在大会上讲述自己的家庭困难,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纵然一些群众失去了低保资格,但是,他们对评选结果满意,心里服气。
2、开展“志智双扶”、“双貌改善”,提升乡村文明。为了提高穆山村乡村文明,我们依托“两弘扬一争做”活动,开展了“最美儿媳婆婆”、“最美教育家庭”、“最美脱贫户”评选活动,评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对于清洁家园、产业发展等实际工作,我指导村两委结合“三两三评”活动,设立红黑榜,树立正能量,激发大家工作热情。从而把扶贫与“志智双扶”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自信心,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以感恩的心态、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此外,我们通过还设立的爱心超市,利用同心超市的奖励制度和“红黑榜”评定,开展户容户貌整治活动,划分责任区,并公示贫困户分包区域电话,奖优罚劣,发放积分卡,定期兑换奖品。通过这些活动,穆山村的文明程度明显得到了提高,村容户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持续开展“三清理一公开”活动。清理村级财务,清理惠农资金项目,清理不合格党员,深化党务村务公开,坚持从“眼前”抓起, 从“小事”抓起,盯紧基层“微权力”,杜绝基层“微腐败”,提高预防管控能力,有效预防基层矛盾,让群众明明白白,干部清清白白,奠定乡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4、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经常入户了解民意、倾听群众诉求,直接群众面对面沟通。经常走访谈心,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办实事、办好事,密切干群关系。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即时上报、及时化解。
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一是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引导农村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需要引进企业,开发林果深加工项目,加大产品附加值,使群众受益最大化。
三是旅游项目仅仅在初步规划之中,离具体实施还有很远的距离,建议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使其顺利推进。
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更多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扎扎实实做好未脱贫户的脱贫工作。加大帮扶力度,按程序及标准完成穆山村将有5户8人未脱贫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双业发展、兜底、四集中等多措并举,确保两不愁、四保障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目的达标,实现穆山村脱贫人口全部脱贫。
3、争取旅游项目建设工作。继续落实穆山村被淅川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国移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点”的规划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让穆山村打造成为文化浓厚、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综合体、豫鄂陕三边地区古城水乡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