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政务公开
    • 村务公开
    • 财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便民服务
    • 惠民扶贫
    •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政务公开

香花镇:多措并举战旱情 全力以赴保夏粮

2025-05-07

今年入春以来,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让香花镇的万亩麦田面临严峻“烤”验,小麦生长受到极大威胁。为全力打赢这场抗旱保粮攻坚战,香花镇锚定“保水源、保灌溉、保丰收”目标,以“动用一切水源,发动一切力量,创新一切形式”的“三个一切”举措为指引,科学谋划、全员动员,构建起坚实的抗旱“立体防线”,守护住麦田里的绿色希望。


一、超前谋划,织密抗旱“保障网”


面对旱情预警,香花镇迅速行动,以“排查隐患+精准施策”的组合拳,为抗旱工作筑牢根基。镇里第一时间成立由农业、水利、技术骨干组成的抗旱专班,统筹协调全镇抗旱工作。


机井排查驶入“快车道”。以农业中心、水利站与县派技术员组成的小队,逐村逐户对全镇292眼机井展开“体检”。对发现问题的43眼老旧机井及时维修,疏通12公里灌溉管道,确保“每一滴水都能顺利流进麦田。”


水利建设同样按下“加速键”。镇里投入50余万元专项资金,新建5眼抗旱机井,采购13台无塔供水罐,铺设8公里应急输水管道。实现“旱区有水可用、水路畅通无阻”。  


二、全域联动,激活抗旱“水资源”


香花镇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坚持“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并用,全力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宋岗提灌站成为此次抗旱的“主力军”。提灌站24小时满负荷运转,日均提水5万立方米,源源不断的水源沿着渠道流向下游8个行政村的麦田。同时,组织群众对26公里河道沟渠进行清淤疏浚,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米”。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香花镇建立“一井一策”调度机制。工作人员根据各区域麦田生长阶段、土壤墒情等因素,科学统筹分配地下井水、水库存水,优先保障孕穗期、灌浆期麦田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镇累计灌溉面积已达2.2万亩,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三、干群同心,共筑抗旱“生命线”


镇党委、政府发出“抗旱一线践初心”号召,凝聚起全镇上下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75名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包村到田,组建起“送水服务队”和“抢修突击队”,协调解决用电难题,调配灌溉设备,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各村自发成立“抗旱互助组”,村民们轮班值守灌溉设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老党员们更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铺设临时水管,组织邻里互帮互助。据统计,此次抗旱行动中,群众投工投劳达200余人次,形成了“干部带群众、党员带农户”的生动局面。


四、科技赋能,创新节水“新模式”


香花镇积极引入科技力量,推广节水新技术,让每一滴水都能“精准滴灌”麦田。


在旱情严重区域,1000亩试点农田安装了喷灌、滴灌设备。智慧灌溉设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小麦需水情况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与传统漫灌相比,节水效果高达40%,还避免了土壤板结问题。


在麦辣套种试点基地,节水妙招同样成效显著。眼下正值辣椒移栽期,农户们一边移栽辣椒,一边利用滴灌设备进行灌溉。地表的辣椒得到滋润,地下的小麦也能“喝”上水,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节省了水源,还推动抗旱工作从“保量”向“提质”转变。


麦浪翻涌处,抗旱战犹酣。香花镇通过“人力+科技”“开源+节流”的组合拳,为小麦稳产筑牢了坚实屏障。放眼望去,曾经因旱情略显枯黄的麦田,如今已恢复勃勃生机,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摇曳,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下一步,香花镇将持续完善抗旱长效机制,加快农业水利系统建设,让“靠天吃饭”变成“靠技保粮”,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