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小寺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升我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小寺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一、基本情况
小寺沟村位于荆紫关镇政府以东5公里的丘陵山区,全村自然面积9.5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9个生产组,347户,1456人。总耕地面积1157亩,人均耕地不足8分地,全民种植以传统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林地面积约5500余亩,以种植林果、药材为主。两委班子成员5人,中共党员 35名,交通条件生产道路不发达,2023年人均收入达1600元,村集体经济预收入20万元。
二、发展目标
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原则,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确保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同时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盘活优势资源,稳定“一村一基地、一村一车间”主要收入渠道,
一村一基地:即按照“稳果、扩药”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建稳双绑机制。以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为农民创造就业岗位,以龙头企业带动,拉长产业链条,助推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1、林果产业方面,①加强管理、提质增效,申请建造樱桃采摘园,形成采摘,观光,游乐,加快递网购的一整套规模化体系,使我们的林果产业永居市场;②、是邀请林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群众对果树进行修剪、拉枝、施肥、施药等栽培管理。(2024年全年)
③、是对缺失的苗木进行补植补造。(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④、是结合农业、水利等部门,建设田间灌溉及排涝设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2024年5月至2024年12月)⑤、是对部分大樱桃、核桃树进行嫁接改良。(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2、中药材产业方面。以林下套种的黄姜面积继续扩大,白芨、黄精、珍贵药材,强力推广,以老产业为基础不断创新探索发展新的产业以点带面 、梯次推进、直奔产业红旗。(2024年4月至5月)
一村一车间: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利用村部空闲房屋成立荆塑编制加工厂,召集村内留守妇女、贫困户培训,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
资金方面小寺村利用组织拨付壮大村集体资金8万元用于发展石菖蒲种植30亩,预计三年后收益80万元。
资源方面:小寺村依山傍水,林业资源优势明显的村,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村庄内的林业资源进行资产评估,确定资产价值,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外公开发包,开展碳汇交易增加村集体收入。
整合全村空闲土地资源入股,采取村集体发包、大户竞谈、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等方式,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适度规模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约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
资产方面。利用村部空闲房屋成立荆塑编制加工厂,召集村内留守妇女、贫困户培训,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
三、开展措施
(一)党建工作(党建指导员:李新胜 责任人:王永华)
紧扣“五个好”的基本标准,深入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强化教育指导,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提升小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积极号召在外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指导督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持续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村干部讲民主、会协商,让群众讲程序、真放心。大力推行全域党建,推动党建工作、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赢。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积极做好所驻村在外人才的沟通联系,推动乡贤回归,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为本村发展夺实人才基础。
(二)产业发展(指导:淅川水利局帮扶工作队 责任人:王永华)
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目标,小寺村按照2023年争夺产业红旗的规划上。结合本村将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优势,发掘丘陵地理条件资源,因地制宜在保持上述的产业发展中还计划发展新型特色产业,始终以老产业为基础不断创新探索发展新的产业以点带面 、梯次推进、直奔产业红旗。
1、林果产业。小寺已发展大樱桃600亩、核桃800亩,目前大樱桃、核桃已经有所成效,下一步主要任务是加强管理、提质增效,申请建造樱桃采摘园,形成采摘,观光,游乐,加快递网购的一整套规模化体系,使我们的林果产业永居市场,扎根到三省四县的客户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①、是邀请林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群众对果树进行修剪、拉枝、施肥、施药等栽培管理。
②、是对缺失的苗木进行补植补造。
③、是结合农业、水利等部门,建设田间灌溉及排涝设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④、是对部分大樱桃、核桃树进行嫁接改良。
2、中药材产业。以林下套种的黄姜面积继续扩大,白芨、黄精、淫羊藿、石菖蒲等珍贵药材,强力推广,在同于区域发展相应的中药材基地,做到组组有亮点,沟沟有基地。
3、养殖业
养牛200余头,猪100余头,羊300余只,蜜蜂200余箱。
(三)“文明宜居”(指导:淅川县水利局帮扶工作队 责任人:王永华)
2024年争夺文明宜居红旗:小寺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双九战略”,号召动员村民积极投入“三面红旗”创建活动,下大力气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村始终坚持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开展,以每周五“清洁日”活动为抓手,及早谋划、及早动员、及早部署,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凝聚起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酿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集中治+专业攻+日常清”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模式,打造出干净、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奠定乡村振兴基础。我村计划把两座跨渠危桥整修,优先把村部周围环境提升,做出全村的规划图,以点代面全村铺开。打造亮点,户户门前绿化,种植好路两侧景观树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1、是制定好村规民约、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
2、是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有乡贤、党员、最美人物为重点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开展一次)
3、是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活动,80%以上农户有家规家训展示牌。
4、是开展“两弘扬一争做”“孝老爱亲”活动,评选出“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最美家庭”、“最美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人物,实施动态奖励管理机制。(每月开展一次)
5、是开办“乡村夜校”班,宣传培训农业科技、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安全常识等。(每周举办一次)
6、是组织“六大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全村居住农户结合,对房前屋后及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整治,对室内物品摆放进行规范,实现干净整洁,摆放有序,并保持整治效果。对农户实行“门前三包”“日清日扫”等制度。(每月一次)
7、是对村民房前屋后进行合理的绿化规划,种植花草林果菜。
8、是对道路、广场等位置进行合理的绿化规划,拿出科学方案,对以上位置进行绿化或制作标语,悬挂宣传图片、宣传版面等。
(四)“社会治理”(指导:淅川县水利局帮扶工作队 责任人:王永华)
2024年争夺社会治理旗,我村整体以“长治久安”为争夺三面红旗的战略思想,先把我村的产业发展壮大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安居乐业了自然就“零上访、零事故 、零案件、零舆情”,现已申请综治办在村部东侧设置二间综治多功能室,在村主要路囗安装监控,争取把农户的摄像头也联网,提升村民安全感,做到夜不闭户,具体做法如下:
1、是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及信访苗头,进行梳理化解,持续实现年度“无访村”,确保实现“零上访”。
2、是对村内建房、红白喜事、文体娱乐、防汛抢险等活动进行监管建立台账,宣传教育群众注意交通、河道安全,确保“零事故”。(实行常态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即时进行宣传、巡查和监管)
3、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宗教管理,教育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不参加非法活动,确保实现“零案件”。(每月一次)
4、是配合相关部门,健全机制和基层机构,人民调解队伍、巡防队伍、法律顾问等配备到位,人员和机构作用发挥到位,在实现以上任务基础上,确保实现“零舆情”。(实行常态化管理)
四、工作要求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村在村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