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邹庄村村情概况
一、村情概况
九重镇邹庄移民村于2011年6月25日由九重镇原油坊岗村搬迁至此,属于新建制村,位于九重镇东南部,距集镇2.5公里。全村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75户750人,常住人口96户207人,劳动力424人,就业407人。全村共有21名党员,其中在村党员13名,流动党员8名。村委4人,后备干部2名。村现有脱贫户6户15人,监测户5户13人。全村耕地面积1048.6亩,村庄宅基地面积98.25亩。2023年被评为省“五星”党支部。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情况
(一)责任落实情况:邹庄村2021年元月换届时,按照换届的程序要求和干部职数名额要求,组成“三委”班子成员4人,村支书邹玉新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班子整体人员齐全,结构合理,群众认可。责任组长王光红(九重镇二级主任科员),帮扶人共有3人分别是:王文轩(九重镇党政办),驻村第一书记崔丽平(现任南阳信息工程学院副校长),淅川县人民政府罗建伟(现任县政府党组副书记)
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邹庄村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不摘”根本要求,扎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政治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各项帮扶责任。一是在组织上建好班子,带好队伍,统筹好村组干部和帮扶队员两支队伍,发展好村组干部的主体作用和帮扶队员的帮扶作用, 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有序推进,工作上精准帮扶,因户施策,防止返贫,压茬推进,落实好行业及产业帮扶政策,保障行业政策应享尽享,应纳尽纳,稳定脱贫,为早日建成“支部过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的美丽幸福新邹庄共同奋斗。
(二)政策落实情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村每月以村组为单位对全村农户逐户建立台账进行全面排查,特别对新纳入低保户、大病、残疾、突发严重困难、脱贫不稳定等重点户进行集中研判,彻底杜绝监测户应纳未纳现象。对于已有的脱贫户和纳入的监测户,按照行业帮扶政策,协调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户不漏项,项不漏人,应享尽享。产业扶持方面:我村引进河南丹江源农业公司,流转我村662余亩土地打造京都果园产业基地,发展猕猴桃、莲藕、草莓、油桃等高收益农产品,惠及脱贫户和监测户共10户;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邹庄村重要指示讲话精神,邹庄村启动“大邹庄”建设,投资2600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共2000余亩,成立掘井人农业种植合作社和大邹庄劳务公司,引导脱贫、监测户发展种植草莓、猕猴桃、西瓜、油菜、优质小麦等农作物,养殖羊、蜜蜂等。邹庄村通过引导土地流转,就近介绍务工,入股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多渠道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先人一步,高人一等。2023年享受产业奖补政策10户48550元,实现了产业奖补政策全覆盖。就业扶持方面: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人员引导转移就业,紧抓“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政策机遇,大力开展烹饪、电商、草莓种植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达2000余人次,不断提升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素质,通过务工信息推介,引导4人在外地务工,5人在镇内务工,发放务工奖补8户6000元,发放跨省一次性就业补贴2户3人1500元。教育扶持方面:逐户建立完善全村控辍保学台账,投资35万元全面提升邹庄村小学教学生活条件,确保全村适龄儿童实现就近上学。今年脱贫户、监测户共有7名学生享受教育补贴累计12550元。兜底保障方面:全村今年享受低保政策47户72人,享受特困供养3户4人,临时救助2人600元,2023年救灾款5000元涉及10人,全部发放到位。
(三)工作落实情况:邹庄村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做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抓紧抓细每月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推送、干部入户排查、农户自主申报三条线索,严格对照监测户各项纳入标准和程序,确保动态监测排查帮扶不漏一户,确保返贫风险农户应纳尽纳、各项帮扶政策应享尽享,脱贫户监测户应帮尽帮。二是做实产业就业帮扶工作。邹庄村坚持不断丰富业态,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千亩智慧农业、千元增收就业、千人服务旅游等四大产业板块建设,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建设各类产业基地,脱贫户监测户获得固定租金收入的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到产业基地、藤编车间、京都果园等处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借助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的政策机遇,鼓励村民自主创办农家乐、发展电商实现“家门口创业”。三是做实志智双扶和两貌提升工作,扎实开展入户帮扶“五个一”活动和“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等文明风尚引领活动,激发脱贫户、监测户对标先进、自立自强、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戒除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大力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邹庄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理论宣讲活动,让广大脱贫户、监测户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全面增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活动,实行网格化管理,督促农户做好户容户貌整治,村组干部、党员划片包组,组织村级保洁队伍,做好环境大扫除,共享美好生活,全村人居环境和户容户貌保持常态化整洁。
(四)巩固成果情况:一是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入户排查和行业部门反馈预警信息,坚持每月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风险人员做到及时上报,及时纳入;二是持续发展种植、养殖等优势产业。做实产业发展“四千”板块,成立掘井人农业种植合作社、大邹庄劳务公司、大邹庄旅游公司三大经济组织,持续拓宽脱贫户、监测户收入渠道;三是高标完成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在国家和省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由村责任组牵头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划定时间节点,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留尾巴”,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成效
为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在九重镇党委政府指导下,邹庄村先后引进河南丹江源农业有限公司、箱包车间、南阳一拱等龙头企业,累计流转土地3019亩,围绕短中长三线大力发展猕猴桃、莲藕、草莓、智慧农业、藤编手工、光伏发电、民宿旅游等产业,形成了涵盖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多彩业态,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户均年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
一是短线就业抓现钱增收。京都果园、草莓大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产业吸纳700余名青壮年劳力长期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利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契机,常态化开展草莓种植、旅游服务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村民1500余人次,在大邹庄拓展工作岗位300个,人均月收不低于2000元。引进箱包车间,吸纳60余名留守妇女等闲散劳力长期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通过大邹庄劳务公司介绍村民在镇内务工80余人,月收入2000-4000元。
二是中线产业谋致富长流。村“两委”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全村土地流转给丹江源、南阳一拱农业等公司,每亩每年租金800元。成立大邹庄联合党总支,引进南阳一拱农业公司,发展设施草莓产业,村支部领办“掘井人”合作社,全村群众按每人不低于1股1000元入社,累计募集股金87万元。企业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经营,群众学习技术、参加务工、参与分红,“双绑”机制建立到位。邹庄村新建设353个高标准大棚,完成草莓种植1280亩,预计亩产效益超过3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新建设1100亩的智慧农业系统(自动喷灌、在线监测墒情、虫情和肥力),待后续投入使用后,亩均粮食产量可增加300-500斤。
三是长线文旅造品牌效应。紧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机遇,以“江山论”和移民精神为内核,高标打造总书记驻足地、江山论、猕猴桃廊道、荷塘月色等15个红色旅游节点,依托渠首、汤山湿地公园、移民展览馆等资源禀赋,与南阳航旅集团签订战略协议,着力打造集移民文化体验、研学、休闲为一体的沉浸式红色旅游线路,打响邹庄旅游品牌。争取吸纳1000人以上从事旅游管理、导游、保洁、农家乐经营等方面工作。
四是公共服务创幸福生活。教育方面:争取专项资金,选优配强邹庄小学师资力量,全面优化提升教学生活条件,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全村适应儿童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入学率100%。医疗方面:全面规范提升村标准化卫生室,配套各项医疗基础设施,加强村医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便了全村群众及时就医,做到小病不出村。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全村现有1个供水站,人畜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组组通水泥路达到硬化100%;电视、电力、通讯、网络入户率达100%;村现有文化广场一处,健身体育器材齐全;村部文化活动室图书收藏近2000册,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村社会养老和合作医疗保险缴纳实现全覆盖;村内现有污水处理场一处,排水管道全长6000米,涉及5个生产小组,覆盖全村脱贫户、监测户。
2023年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省文明村镇、省“五星”党支部、南阳和美休闲乡村等各级评定颁发22项荣誉证书。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邹庄村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邹庄移民新村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移民村规划提升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邹庄村全面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