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政务公开
    • 村务公开
    • 财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便民服务
    • 惠民扶贫
    •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村务公开

西营村村情概况

2024-02-26

西营村村情概况

  一、村基本情况

寺湾镇西营村位于淅川县城西南约53公里处,209国道和330省道在此相汇穿村而过,“三淅”高速寺湾镇出入口设在本村,交通便利。全村22个村民小组,共922户3990人,3个自然村(西营、东营和纸坊),耕地面积3200亩,荒山公益林面积125余亩。该村内有康德老年公寓、源达眼镜厂、惠丰桑蚕加工厂、红薯粉加工厂等一批企业,极大促进了群众就业。脱贫攻坚期间,先后多次次代表淅川县接受国家、省、市组织的评估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县脱贫攻坚先进村集体”,“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种荣誉。为我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展现了担当、贡献力力量。      

二、村级发展规划

2022年6月,结合河南省南阳市设计院,聘请高资质规划公司编制西营村发展规划,计划围绕餐饮、儿童娱乐、休闲度假、民宿、采摘园等项目进行打造,引领西营村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助推乡村振兴。点面结合,相辅相成,形成科学合理、产居相宜、乡风文明、全面振兴发展的新格局。

三、村组织建设情况

西营村2021年三委换届,组成三委班子成员10人,其中女干部3人,班子健全健康。村支书王志豪1989年出生,34岁,大专学历。三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3人。帮扶单位为淅川县人民法院,寺湾镇政府,在我村进行帮扶,其中县法院9人,镇政府3人,文广旅局4人,应急局派驻第一书记1人,包村干部是王安峰(寺湾镇政府村管所副所长)。

四、党建情况

党员共64名,有联户能力的党员共计41名,全村922户,平均每名党员约联户26户

五、产业发展情况

西营村充分发掘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西营村结合县委提出的“短中长”三线结合产业发展思路,短线发展光伏81千瓦,实现光伏全覆盖。种植胡桑100亩,黄姜500亩,亩增收1000元。养殖牛80头,羊300只,建设食用菌大棚10座,种植有香菇、花菇,每棚年净收入1万余元。中线发展黄金梨350亩,改良核桃100余亩,实现产业全覆盖;长线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西营村现已建成了黄金梨示范园、西营食用菌基地、西营蔬菜采摘基地,纸坊垂钓园,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建设。

六、基础设施情况

西营把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重点,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西营村积极与交通、住建、规划、旅游等部门加强沟通对接,近年来共投资330万元,修通村路主路、乡村路、荒草地生产路共7.6公里,投资400万元建成电商产业园,扶贫生产车间、保鲜库等产业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1476万元,完成地力升级改造300亩;实施河道治理项目,疏通清淤渠道1500余米;实施电力改造项目,安装路灯80杆,建成村级客运站点、文化广场、卫生所、村级普惠金融站、村级电商、公厕等服务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七、村容村貌

西营村位于镇政府的所管辖区内,是一个相对平原的中等型村庄,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村内基础设施相对齐全,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基本上不存在不良风气,土地相对适于农耕,变通方便,上述这些条件就对西营村的户容户貌提出一个相对高的要求,为了让村美起来、户美起来、人美起来,村三委班子特定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包括: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升农村环境卫生,优化农村公共设施,完善村级公共服务等。为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了西营村《村规民约》,以弘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用村规民约引人向善,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八、脱贫攻坚情况

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西营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领悟,思想上中央、省、市、县、镇的重要指示为统领,组织上建好班子,带好队伍,统筹好村组干部和帮扶队员两支队伍,发展好村组干部的主体作用和帮扶队员的帮扶作用,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有序推进;工作上贯彻落实好政策,精准帮扶,因户施策,防止返贫,压茬推进,落实好行业及产业帮扶政策,保证应享尽享,应纳尽纳,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针对每户情况,对照行业帮扶政策,协调落实到位,确保户不漏项,项不漏人,应享尽享。饮水安全保障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光伏公益岗分红每户51户2000元共102000元;其他有种植油菜、花生、红薯、黄姜、香菇;养殖猪、牛、羊等。产业奖补收益全村77户,共享受产业奖补385000元。。就业扶贫: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冉红珍等人在源达眼镜厂务工,张俊芳等人在惠丰桑蚕加工厂上班,冉红玲等人康德养老公寓务工,同时通过以奖代补,实现贫困户增收增效,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公益性岗位,进行岗前培训,现有41人参与公益性岗位;其中保洁员24人,护林员11人,护路员2人,水管员2人,文化协管员1人,管水员1人。社会保障类今年享受低保政策252户315人,享受特困供养23户23人,其中2人集中供养;残疾人125户136人。

通过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评选出最美乡贤杨国强,最美脱贫户王锋等多种先进典型。智志双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使每户两业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增收,同比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