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政务公开
    • 村务公开
    • 财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便民服务
    • 惠民扶贫
    •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村务公开

2023年新建村情概况

2023-09-15

2023年新建村情概况

 

新建村位于乡政府西南12公里,属乡镇辐射区。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亩,荒山宜林面积9995余亩,全村9个村民小组,299户1017人,党员24人。截止10月底,新建总共有脱贫户和监测户48户143人。其中,脱贫户44户,133人,监测户4户10人,取消监测3户,1人,监测户中有一般农户1户4人,一般农户中已经取消监测1户4人。全村享受低保户28户41人,五保4户4人,六大员公益岗15人(护路员2名、保洁员8名、护林员4名、文化协管员1人),残疾29户31人,小额信贷19户。

今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县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乡党委政府具体安排,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工作重点及成效

(一)紧盯目标任务,强化服务意识。坚持目标任务不动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工作来干,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落实、资金支持落地、帮扶工作不减,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

(二)关注突出问题,聚力整改落实。根据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政府部署安排,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国家成效考核、省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其中针对中央巡视反馈扶贫领域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还有不足”问题制定整改措,逐条举一反三、查摆问题、整改销号。同时,紧扣“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推进问题清零,特别是对因大额医疗支出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实行“一户一策”,做到应纳尽纳。

(三)全面脱贫成果排查,建立监测帮扶机制。根据县乡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四督四促”和靶向回头看专项行动,建立了村级主动发现、乡级快速处置、县级跟踪监测“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对纳入重点监测帮扶的对象安排责任组联系包户,做到致贫返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结合全省集中排查和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对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再核查、再推进。一是明确排查对象。在对全村所有户籍人口和共同生活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基础上,重点关注十类重点人群,围绕“四个聚焦”内容,结合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找准监测对象,落实好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二是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组织全村网格员,以组为单位,对照村户排查目标,组织全体网格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以片区开展排查。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建立、社会治理完善、产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等任务,会同县级帮扶单位利用帮扶日积极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对乡村集中排查和部门专项排查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定期梳理,对突出问题重点明确责任,专人落实,确保排查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四)推进产业兴旺,精准谋划项目。坚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新建村2023村级项目库,构建香菇种植、中药材种植、鹊山鸡养殖为支撑,家庭养殖、林果套种等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产业扶贫模式向产业兴旺模式转换。

(五)持续稳岗就业,加大劳力输出。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加强跟踪监测;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针对弱劳力、半劳力等低收入家庭,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途径,推动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目前,通过公益岗位和外出务工实现70余名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

(六)加强资产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按照“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总体思路,依据乡工作职能,精准村内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分级分类、台账管理,形成了资产全流程管理,全面规范资产经营管理。

二、存在问题

我村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有序完成各项工作,还存在认识高度不够,工作规范不足,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我们将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努力工作,俯身勤于付出,切实高效完成好各项工作及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测,针对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清零工作,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认真抓好后续帮扶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做好风险防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做好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二是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立足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尽快建成立体化销售服务网络,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序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尽可能多的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村级综合治理等任务,合理发挥公益岗位职能,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三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推深做实各级各类问题整改,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杜绝衔接期问形成出来官僚主义问题发生。以切实举措、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作风,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新风貌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