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黄楝树村年度工作计划
一、村情概况
黄楝树岭村位于寺湾镇政府东北3公里,是寺湾镇距离较近的行政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地域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亩,人均耕地0.61亩,林坡面积824亩,人均0.58亩。村主要产业是中药材黄姜种植,林果业核桃、黄金梨、杏李、冬枣等种植,猪牛羊鸡等养殖。村三委班子健全,党员共44人,帮扶单位是淅川县统计局和自然资源局,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是县统计局邓浩,脱贫责任组长是寺湾镇政府罗娜,包村干部是寺湾镇政府张阳。
全村村民总户数369户1409人,其中十二五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417人、十三五建档立卡户105户432人(包含稳定脱贫2户12人),低保户77户96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38户155人),分散供养五保户12户36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户),残疾人户21户94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28户31人),因病户42户165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32户117人),最初认定危房户26户85人,已实现危房改造26户85人。老人户56户135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82人)。2018年6月新识别贫困户,有1户1人因缺劳力而纳入贫困户。
全村已脱贫96户418人,其中2016年脱贫55户253人,2017年脱贫36户146人,2018年标准稳定脱贫2户12人,2019年脱贫3户7人。目前剩余贫困户8户11人(有低保贫困户一户一人于2020年2月因病去世),都是五保贫困户。
(一)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32人中,因病致贫32户116人,户数占比30.04%;因残致贫12户49人,户数占比11.42%;缺资金致贫7户36人,户数占比6.66%;因学致贫4户18人,户数占比3.80%:缺技术致贫43户197人,户数占比40.95%;缺劳力致贫7户18人,户数占比6.66%。
在未脱贫8户11人中,因病致贫5户6人,户数占比66.7%;因残致1户3人,户数占比11.1%;缺劳力2户2人,户数占比22.2%。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先后实施了产业奖补养殖业、种植业补贴96户67.477万元、光伏发电扶贫69户20.7万元、福森生态扶贫34户1.02万元。公益性岗位49人、人均月工资300元不等等项目,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7户21万元、技能培训一期20人、危房改造26户72人、劳动力转移就业86人等系列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莫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我村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因病致贫:一是寺湾镇卫生院每年对贫困户群众免费体检两次,在乡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费,实行卫生院医生对贫困户的一对一签约服务;二是淅川县县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所有贫困户每人缴纳30元小额保险,城乡医保交费每人补贴30元,贫困户遇到大病,可以报销5次,住院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全村贫困户或低保户累计有95户205人次在各类医疗机构治疗,总费用97.12万元,其中自费16.2万元,补偿80.92万元,整体报销比例85.4%,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三是为贫困户中79名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门诊卡。四是对大病患者,村两委和帮扶单位及时上门慰问探视,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积极办理低保手续。
2、针对缺资金致贫:一是四年来共为105户贫困户办理产业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发放到户增收补贴资金24.5万元;二是为贫困户办理户贷社用20笔,发放贷款5万元/户;三是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笔21万元,用于贫困户中药材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项目;四是为全部105户贫因户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五是通过危房改造,为26户85人补贴资金44.64万元;六是通过光伏发电为69户补贴资金20.7万元。
3、针对缺技术致贫:一是举办了一期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种植和养殖技术,20人参加4天集中培训,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补贴2400元;二是有3人参加驾驶员培训,取得驾驶执照,每人补贴2000元;三是发放2018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20人,每人1500元;发放2019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4人,每人1500元;发放2020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 人,每人1500元。四是村两委组织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帮带活动,受益贫困户92户。
4、针对因残致贫:一是2017年以来积极联系县残联为23人办理了残疾证;二是对符合残疾补贴发放条件的按时发放残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共发放资金24480元;三是将家庭特别贫困的再纳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2017年以来残疾人贫困户纳入低保5人。
5、针对因学致贫:一是2017年以来共为66名学生办理各项教育补贴176690元;二是发放2018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20人,每人1500元;发放2019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4人,每人1500元;发放2020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 人,每人1500元。
6、针对缺劳力致贫:一是为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办理企业带贫10户,可增加收入13万元,办理光伏发电扶贫60户,收入12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9人,人均月工资300元。
二、村脱贫目标完成情况
(一)贫困发生率
黄楝树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已于2016年脱贫出列。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32人,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96户420人,现剩余贫困户8户11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0.78%。已经脱贫的96户,均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20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且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公路硬化情况
黄楝树村有1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目前寺湾镇政府至黄楝树村委道路已全部是沥青路,8个村民小组目前均通水泥路。道路路面类型为水泥硬化路面。路面宽度3米-4.5米,能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2、通客运班车情况
淅川县城至黄楝树村通客运班车,一天八趟,上下午各四趟通达村里学校、村委会,能够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
3、农村饮用水情况
全村农用饮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人畜用水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目前淅川县水利部门、县疾控中心已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的有关规定要求,对水质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出具了水质检测报告。
4、生产生活用电情况
黄楝树村全村通动力电率达到100%,户户通电率达到100%。
(三)基本公共服务
1、广播电视户户通
目前全村广播电视通过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全覆盖。
2、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黄楝树村目前有一个文化活动室、四个文体广场、四个宣传栏。
3、标准化卫生室
黄楝树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80平方米,村卫生室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配备有两名医生。
4、合格乡村医生
黄楝树村卫生室有两名村医拥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
5、基本实现通宽带
黄楝树村实现宽带通达,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20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四)其他
村集体经济:黄楝树村入股淅川县光伏公司,每年可获得公司分红5万元。
三、增收措施及行业政策落实情况
(一)产业就业増收情况
1、产业奖补项目。2019年贫困户享受产业奖补项目,实现养殖业、种植业补贴96户67.477万元。
2、光伏扶贫。2019年为6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
3、小额贷款扶贫。2017年、2018年利用小额扶贫贷款政策,为全村7户贫困户发放政府贴息贷款21万元。
4、技能培训。一是举办了一期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种植和养殖技术,20人参加4天集中培训,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补贴2400元;二是有3人参加驾驶员培训,取得驾驶执照,每人补贴2000元;三是发放2018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20人,每人1500元;发放2019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4人,每人1500元;发放2020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 人,每人1500元。
四是村两委组织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帮带活动,受益贫困户92户。
5、公益性岗位。2017年以来实现公益性岗位49人、人均月工资300元不等。
(二)行业政策落实情况
1、教育补贴类:一是2017年以来共为66名学生办理各项教育补贴176690元;二是发放2018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20人,每人1500元;发放2019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4人,每人1500元;发放2020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 人,每人1500元。
2、危房改造类:对全村所有住房条件差的贫困户做了危房鉴定,通过危房改造,为26户85人补贴资金44.64万元,其中C级危改19户,D级危改7户。
2、医疗保障类:2018年1月至今,全村贫困户或低保户累计有95户205人次在各类医疗机构治疗,总费用97.12万元,其中自费16.2万元,补偿80.92万元,整体报销比例85.4%,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4、残疾人两项补贴:一是2017年以来积极联系县残联为23人办理了残疾证;二是对符合残疾补贴发放条件的按时发放残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共发放资金24480元;三是将家庭特别贫困的再纳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2017年以来残疾人贫困户纳入低保5人。
5、五保低保:目前全村未脱贫的贫困户8户12人中,五保贫困户8户11人,低保贫困户1户1人。
(三)“四改一增”情况
经过认真排查,全村贫困户中需要实施“四改”的共有105户,具体情况为:需要改厕的105户,需要改厨的30户,需要改电的26户,需要改地平的39户,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
(四)“志智双扶”情况
在村部南侧设立“爱心超市”,超市内涵盖了日化用品、粮油、调料等23类100多种生活用品,由帮扶单位和“千企帮千村”企业捐款购买,总计23600余元,实施爱心积分卡制度,积分一分抵人民币10元,积分可累积,但不能兑换现金,爱心超市的一切物品只能用积分卡兑换,不允许现金买卖。每月开展次“五星农户”评选,即遵纪守法星、脱贫致富星、环境卫生星环境卫生星、孝老爱亲星,对当选的农户发放积分卡。
(五)认真落实行业部门扶贫措施
1、产业奖补项目。2019年贫困户享受产业奖补项目,实现养殖业、种植业补贴96户67.477万元。
2、科技种植。我村贫困户特色种植430.9亩,其中核桃500亩、黄姜200亩、黄金梨50亩、杏李80亩、冬枣15亩,特色种植预计年收入79.9万元。同时组织贫困户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收益。
3、金融扶贫。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笔21万元,用于贫困户中药材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项目。
4、政策兜底方面。计划8户11人残疾、大病、无劳动力等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和产业扶贫等措施稳定脱贫的贫困户,实施政策兜底。
四、2021年工作打算
(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2021年计划硬化黄楝树村民组道路4公里,预计投资60万元。
(二)发展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指导下,黄楝树村明确了脱贫攻坚的三大支柱产业,即外出打工+黄姜种植+养殖,目前发展情况是:
外出打工目前我村105户贫困户中有89户、涉及320户在外打工,年人均收入18391元。
目前我村贫困户特色种植430.9亩,其中核桃500亩、黄姜200亩、黄金梨50亩、杏李80亩、冬枣15亩,特色种植预计年收入79.9万元。
养殖方面:贫困户养牛32头、羊120只,预计年增收4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