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政务公开
    • 村务公开
    • 财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便民服务
    • 惠民扶贫
    •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村务公开

李山村村情概况

2023-02-02

上集镇李山村村情简介

按照党中央要求,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省委在进入小康倒计时发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动员令,我县提出对口扶贫单位要切实担当起重要责任,落实好各自职责,将扶贫工作作为份内之事,全面担当。县航运服务中心立即行动,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上集镇李山村位于淅川县城南部8公里外,资源匮乏,地质贫脊,群众居住分散,人均耕地只有0.6亩,有4个村民小组,158户,663人;其中:贫困户12户,贫困人口35人;本村有耕地427亩,林地833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李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李山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李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镇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少,没有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农民炊事能源主要靠柴草、无沼气,劳动工具主要是锄、牛耕,出行主要是摩托车。农民居住条件通过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已经有了较大改善。基础实施情况:村里开通水泥路7公里,联户路6公里左右,全村158户全部通电。通过“村村通”或卫星接收机通广播电视信号、通讯信号、电信宽带也通村所在地。4个村民小组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产业情况:李山村山多耕地少,农业主要以玉米、小麦为主,林地管理粗放,效益不高;由于紧靠灌河,为保水质,限制发展养殖业。村民自治情况:村委会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尊老爱幼。2017年全村有党员15名,党组织生活比较正常。

二、产业发展现状

李山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桔子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近年来,桔子树年代老化,导致桔子的产业发展情况不好。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近年来,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新农村建设

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软籽石榴和薄壳核桃发展定位为关键因素之一,将软籽石榴和薄壳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软籽石榴和薄壳核桃产业致富能手。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

李山村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同时还始终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支部首先抓两委班子建设。我村党支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一方面,强化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增强工作合力。实行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现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涉及到的工作如低保、修路、房基地审批、征地拆迁等大事,都提前进行沟通,避免了党支部、村委会“两套马车”和村支部书记管钱、村委会主任管事 “两张皮”的现象。其次是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坚持学习“两学一做”、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组织活动,使党员在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15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村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

近年来,李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李山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李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镇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有待领导关注和政府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