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政务公开
    • 村务公开
    • 财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便民服务
    • 惠民扶贫
    • 惠农工程

所属栏目: 惠农工程

九重镇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措施

2024-01-12

一.推广应用优良品种.

为实现作物品种稳产、高产、优质、广适,应充分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其适应地区及生态条件,合理布局优良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品种合理利用的关键在于研究良种良法的配套,搞好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搭配。

一、品种合理利用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品种的区域性和条件性

优良品种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内种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品种的典型性

农作物品种群体内,个体间性状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才便于栽培管理、收获,以获得高产与优良的产品品质。因此,良种从推广应用开始,就必须注意防杂保纯,保持品种的典型性,以维持其一致性。

二、合理利用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主有地配置不同类型的优良品种,置品种于最佳生态区,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科学选定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实现品种的优化组合,及时组织品种的更新换代。

(一)当家品种的选定条件

1.丰产性。丰产性是当家品种必备的最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产量因素和理想株型。

(1)产量因素。产量最终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禾本科作物一般是亩穗数、穗粒数和粒质量,棉花是亩株数、株铃数、铃质量和衣分,大豆、油菜是亩株数、株荚数、荚粒数和粒质量。各项产量因素的乘积就是理论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亩穗数特别多时,穗粒数相对减少,粒质量相对减轻,否则相反。但产量诸多因素在适宜的生态栽培条件下往往能协调发展,达到最优组合。不同类型的品种,其产量性状的最优组合方式不同。如在少雨、寒冷、病虫害较轻的地区,一般宜选用多穗型品种作为当家品种;而在多雨、温暖、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区,则宜选择大穗型品种作为当家品种。

(2)理想株型。理想的株型标准以能否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和地力及获得单位面积较高产量来衡量。一般来说,株高适宜、茎秆粗壮、弹性好,有利于充分利用肥水、防止倒伏,利于高产;而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利于密植。群体的结构较合理,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就较高,在单位面积内能容纳较多穗数,且穗粒数和粒质量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丰产性品种具体表现为:叶色较深,叶片较厚,光合能力强,创造的养分多,有利于前期争穗、中期保粒、后期攻粒。

2.稳产性。由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所决定。

(1)适应性。作物品种对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主要是从生育期、产量和稳产性来反映,对主要生态因素要求不严格或反应不敏感,对普遍性的不利因素的抗耐性较强的品种往往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品种适应性主要是指对推广地区气候的适应性,不同的气候条件,要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如北方冬麦区必须选用耐寒的冬小麦品种。对肥力的适应性,若品种能达到高肥丰产、中肥增产、低肥多收的效果,则表明推广前途好。若品种能适应沙质田、黏土田、稻茬田、盐碱田等,表明该品种适应范围广、稳产性能好。

(2)抗逆性。抗逆性主要包括作物对病虫害和不良条件的抵抗性能。不良条件主要包括风、寒、旱、涝、酸、碱等。当家品种必须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品种的抗逆性是相对而言的,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掌握。有些品种虽不抗病,但耐病性好,亦可稳产增产。

3.成熟性。当家品种还应具备适宜的成熟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劳力物力等情况。

(二)当家品种的选定方法

1.确定适宜品种的生态类型。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确定适宜的品种类型。如河南省光照资源丰富,冬季气温偏暖,降水较适中,小麦生长的生态环境较好,一般早茬(10月上旬)选用中间偏冬型品种,中晚茬(10月中下旬)选用中间偏春型品种,冬性品种和强春性品种均不适宜。

2.确定当家品种的标准。一是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通过国家级、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二是品种的遗传基础要丰富、丰产性突出、综合性状良好。三是经过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的考验,抗灾稳产、适应性广泛、适应大面积生产种植的品种。

(三)确定搭配品种

品种布局不仅要求正确选定当家品种,还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特异性,安排恰当的搭配品种。

1.根据本地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特点进行搭配,以保稳产高产。

2.根据品种的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成熟期进行搭配,以便更好地调节利用农时、劳力和农机具。

3.根据当地的不同地势、肥力水平、栽培条件等进行搭配,以便更好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四)品种更换和种子更新

根据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自然气候灾害多发等因素的特征,加快培育推广一批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多抗广适、高产高效以及特殊专用的新品种。

(五)良种良法要配套

“良种买到手,技术跟着走”。只有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选用品种,并按照品种所要求的栽培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一控两减三基本”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近年来,九重镇以“一控两减三基本”(即在农业水的用量方面,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便、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着力点,规划实施农用地膜残膜和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包装袋的回收、农作物间套种、不同作物轮作栽培和立体种养、农作物秸秆还田、增施厩粪、减少城乡生活污水直排田地等措施,推广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构建农机农艺措施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绿色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九重镇属于丘陵地带的农业大镇,大部分的田块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九重镇现有农田水利设施机井603眼,基本满足灌溉用水需求。针对田间地头经常可见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包装袋废弃物散落,日晒雨淋,残留物向灌溉沟渠排放的现象,九重镇在通过“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大科学用药培训力度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倡导“谁销售,谁负责回收销毁”的原则,要求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包装袋的回收由化学投入品经营门店回收销毁;另一方面,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以农药等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的农药经营许可证件、农药经营购销台账、农药标签规范情况、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销毁情况、农业投入品的规范摆放情况、是否销售存放国家禁限用农药等内容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农资经营门店销售高剧毒、国家禁止现限用农药、农资制假售假等非法行为,并定期不定期对镇域内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抽检,切实净化经营市场秩序,保证源头安全,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镇的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包装袋的废旧农膜回收销毁率达75%左右。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镇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实行“因地制宜,一地一方案”的技术路线,通过推广抗病虫品种、栽培无菌无虫健康种苗、作物间套种、轮作、天敌诱杀,人工除草、施用腐熟农家肥、生物多样性栽培等技术优化作物布局、改善田间水肥管理条件,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创造不适宜病虫害发生的环境,人为增强农作物自然控害能力和抗病虫能力。在大棚蔬菜和大麦上重点推广黄板诱杀,在烤烟上重点推广应用以赤眼蜂为主的以虫治虫措施,在无筋豆生产中推广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同时加强稻鱼、稻蟹共生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在理化诱控方面重点推广性引诱剂等昆虫信息素及杀虫灯等理化诱控技术,不断提升镇安蔬菜、经济作物品质,推进生态循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全镇通过“职业农民”“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训劳动者1100多人次,全镇主要粮食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地块轮作率达93%以上,间套种率达65%以上,人工除草率达50%以上,农家肥腐熟施用率达80%以上。

针对化肥利用率不高,施用量大的实际,镇安按照先试验再推广的原则,对镇域内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如大麦、水稻、马铃薯等)进行肥料田间试验和建立茶园套种玉米、烤烟套种玉米、玉米套种大青菜、马铃薯间玉米、水稻—大麦、烤烟—大麦轮作、水稻田放养鱼等不同种养殖示范和推广样板,为种植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的样榜,让农户明白了化学肥料和厩粪混合施用可以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达到土地的用养相结合的目的,从而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化肥减量施用和耕地用养结合的行动中来,同时镇安加大机械作业推广力度,让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既降低了农民种田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者收入,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避免了因大量施用化学肥料而造成土壤、沟河及地下水的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业绿色发展。从2019年以来,累计推广各种农作物间套种面积68900多亩、轮作50000多亩。

 通过实施厕所革命、镇村排污管网的升级改造、环境卫生常态化清理,对镇域内沟河污染源进行全面防治攻坚等措施的实施,最大程度阻止城乡生活污水直排田地,彻底改变过去城乡生活污水污染大于工业和农业污染局面,确保了九重镇“天蓝、水清、土壤健康”的乡村振兴品牌。

三、绿色投入品等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得工作成效做法措施

为进一步搞好我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强化我镇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1、检测工作承担单位

镇市场监管所负责全镇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测监管工作;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全镇农产品生产环节检测监管工作、承担全镇蔬菜生产基地、水果种植基地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生猪养殖场和镇食品公司屠宰场的畜禽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和对全镇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抽检工作;全镇各经营农产品的农贸市场及超市应建立蔬菜、水果农残检测室(点),负责对入场销售的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2、检测对象、品种和范围

①、对全镇范围内生产基地上市前和市场上销售的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定性检测。检测品种以叶菜类蔬菜为主,适当抽取豆类、根茎类、瓜果类及其他品种。检测范围包括全镇范围内的生产基地、经营农产品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等。

②、对全镇范围内生猪的例行抽检工作和上级部门安排的检测工作。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检测范围包括全镇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含非法养殖场)及镇食品公司屠宰场。

3、检测的任务和要求

(一)生猪的检测任务和要求

①、基本任务

外调的生猪必须是供莞基地的生猪,每日进行抽样工作,并按任务要求均匀分配每日检测数量。生猪药物残留检测实行天天检、车车检、批批检。生猪药物残留检测样本数为(试纸法检测):

盐酸克伦特罗:屠宰场每天15份,全年不少于5500份。

莱克多巴胺:屠宰场每天7份,全年不少于2560份。

 

②、抽检结果的报送

 

生猪速测结果应在次日上午10时前通过检测监控信息系统完成数据录入并上传至农检所。同时,化验员应将结果及时向兽医站(副)站长汇报,并出示化验结果报告书。

对检测结果合格的,由兽医站(副)站长会同食品公司当班的负责人,对被抽检的该批次生猪准以屠宰。

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不准屠宰,同时兽医站(副)站长应迅速将抽检不合格猪只的数量、来源产地、生猪商贩名单向农林水办汇报。

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召集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兽医站工作人员和食品公司负责人到屠宰场现场处理不合格生猪或生猪产品。

③、检测不合格的生猪来源的追查

对检测不合格的生猪,应核查耳标号码、检疫合格证明的号码及发证单位、签发检疫证的检疫员姓名、畜主(生猪商贩)的姓名,向畜主(生猪商贩)询问生猪购入来源,并将这些资料报告市兽药与饲料监察所。对来自本镇的生猪,由农林水办会同兽医站并实施跟踪检查,待复检合格方允许出栏。

对来自本市其他镇区或外市的生猪,由兽医站向市兽药与饲料监察所报告,交由市兽监所做出处理。

④、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生猪及其产品的处理

对经检测不合格的生猪及其产品应予以无害化处理,不准屠宰、销售,也不准让畜主自行拉走,确保不合格的生猪及其产品不流入市场。对抽检不合格的同群猪(来自同一个养殖场)也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处理前,应提醒畜主可提出对同群猪进行全面检测的请求,但有关费用由畜主承担;检测合格的可予以屠宰,检测不合格的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可在农林水办和兽医站人员监督下,由畜主自行进行,也可由畜主委托兽医站代为处理,但畜主应签立书面委托处理书。若畜主既不同意自行处理又不同意委托处理时,由农林水办和兽医站2名以上执法人员依官方取样程序取样后,交由市兽医饲料监察所对猪只进行强行无害化处理。

 

(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任务和要求

①、基本任务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组任务:

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检测数量,确保本地生产蔬菜的安全;加强对全镇辖区内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有经营蔬菜水果的超市等的抽检力度,杜绝不合格蔬菜、水果流入市场,走入餐桌;加强对全镇辖区内的重点酒楼(昌明、天天渔村、怡香阁、怡香食府等),以及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办的饭堂所购买的蔬菜进行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应将结果抄送被抽检单位的主管部门。

经营农产品的农贸市场、超市的任务: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样本数每单位每月不少于250个,全年不少于3000个。

②、工作职责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镇范围内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测,对检测不合格样品要发出延期上市通知,追查用药情况,对生产者进行宣传教育,并监督整改。负责全镇范围内蔬菜生产者安全生产宣传指导及监督,确保不出现因食用残留农药蔬菜中毒事件。检测结果要及时存档,按时报送检测报表。每月一次到全镇范围内销售农药的农药店检查,如有发现销售违禁农药、假冒农药、过期农药,马上通知镇农林水办及有关部门处理。经营农产品的农贸市场、超市农药残留检测室(点)的工作职责: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水果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应自行销毁,该单位负责人要马上将不合格的蔬菜或水果的货主(或种植者)的姓名、来源地、数量报告镇兽医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组。

③、检测结果的报送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组每日将检测结果通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信息系统上报市农检所。其中,蔬菜使用RP410联机检测的,检测结果实时上传;使用PR3000、酶标仪等仪器进行检测的,应在当天下午15时前通过检测监控信息系统完成数据录入并上传至市农检所。经营农产品的农贸市场、超市的检测室应在每天上午12时前,将当天的检测结果传真或电邮至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组办公室。

④、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水果来源的追查及处理

本镇大田检测含有禁用农药的蔬菜、水果,必须进行销毁处理;对检测出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水果,要发出延期上市的通知,并实施跟踪检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检测出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水果,各检测单位应当场予以销毁,所有销毁费用由货主承担同时各检测单位要追问货主本批次蔬菜水果的产地来源,并报告镇兽医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镇兽医站(副)站长将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水果的产地来源报告农林水办。产地属本镇的,由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会同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按第一款处理,产地属本镇以外地区的,由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报告县农业农村局,交由县农业农村局处理。

4、工作要求

①、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各检测单位应按照有关抽样程序和检测标准严格开展检测工作,抽样地点及品种应具代表性,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应相对固定,采样品种及数量应相对稳定。

②、被确定的抽样单位不得拒绝抽样,否则其产品视同不合格产品处理。

③、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组应逐步推行使用酶标仪等检测容量大、准确度更高的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效能。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各类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按规定做好仪器检定工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