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荆紫关镇北街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村情
荆紫关镇北街村位于荆紫关镇镇区,全村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2亩,林地面积450余亩,荒坡500余亩,河滩20余亩。北街村“三委”干部6人,党员45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420户1896人。我村建档立卡脱贫户49户202人,监测户6户10人(其中一户于2020年12月取消监测)。脱贫攻坚期间,先后接受市、县组织的评估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情况
1、责任落实情况。北街村在2021年换届,组成了三委班子成员6人,帮扶人为镇政府人员10人。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一来,北街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领悟,思想上以习总书记和省委领导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为统领,组织上建好班子,带好队伍,统筹好村组干部和帮扶人两支队伍,发挥好村组干部主体作用和帮扶人的帮扶作用,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有序推进;工作上贯彻落实好政策,精准帮扶,因户施策,防止返贫,落实好行业、产业帮扶政策,保证应享尽享,应纳尽纳,稳定脱贫,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2、政策落实情况。对照每户情况,对照行业帮扶政策,协调落实到位,确保户不漏项,项不漏人,应享尽享。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脱贫户种植油菜、芝麻、花生,养殖猪、羊等,让有产业的脱贫户均享受产业奖补政策,今年我村共申报47户203人享受到产业奖补,奖补金额64170元。就业扶贫:鼓励在家的富裕劳动力,采取传、帮、带技术学习方式,在建筑框架、室内装修、企业流水线等方面劳务输出,增加家庭收入。今年我村共申报47户47人享受到务工奖补,奖补金额47000元。按照“一户有一人就业”的 要求,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公益性岗位,进行岗前培新,现有49户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排查全村困难学生上学情况,配合各级各类学校办理教育补贴,目前全村享受教育补贴53人,其中本科生4人,高职2人,中职1人,普通高中10人,初中生11人,小学20人,学前生5人,全村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享受教育补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全部得到保障。
3、工作落实情况。通过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志智双扶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鼓励脱贫户引导转移就业,拓展收入渠道,使每户两业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增收10%左右。
4、巩固成果情况。我村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防返贫监测机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优势产业,持续拓宽脱贫户收入渠道,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上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回头看”等各类问题整改工作,制定工作台账,整改方案,切实提升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村结合村情和区域优势积极谋划,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我村是古街的北入口,旅游业将成为我村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村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我村大力鼓励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在古街上开办特色旅游门店,切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二是促进就业。在鼓励外出务工的同时,村委主动联系本村在外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引导其回村发展,为我村振兴发展出资出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群众收入。目前我村引进一家制衣厂和一家丝毯厂,并和企业沟通,优先录取脱贫户家庭的妇女务工,有效的缓解了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务工问题。三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合我村目前已经发展的种植产业,鼓励脱贫户继续种植中药材,如何首乌、芍药等。在原有薄壳核桃的基础上,坚持林下套种,坚持中短产业相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四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上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支撑,务工和种植配套的产业基础,三线产业全覆盖。大力开展志智双扶,一方面,在帮扶过程中不仅注重产业扶贫等“硬”扶贫。另一方面,从提高贫困群众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方面“软”扶贫。从而实现人人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户户有帮扶。激励贫困群众自食其力,劳动致富,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